在支付行业中,很多支付从业者常常对政策中的考核标准感到头疼。有些人由于没有正确理解政策中的考核要求,导致机器无法正常运营,不仅没有获得收益,反而欠下了支付公司的费用,甚至导致分润被冻结。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呢?
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未激活?什么是伪激活?
1.未激活
当客户绑定了机器后,若在规定的时间内未完成相应金额的刷卡交易,便被认定为未激活。举个例子,某品牌机具要求客户在绑定机器后的30天内刷卡累计达到5000元(其中不包括云闪付和扫码支付)。如果客户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交易金额,并且在活动期内没有将机器解绑并转交给其他客户激活,那么机器就会被认定为未激活,并相应扣除费用。
一般来说,支付公司要求在系统约定的时间内完成机器的激活,目的是促使代理商能够快速开展市场业务,避免机器积压和滞销的情况发生。
2.伪激活
伪激活是一种考核制度,支付公司为了提高平均交易额和防止刷卡欺诈行为而设定的一项要求。还是以上面的例子为例,客户在机器激活后的90天内,需要累计刷卡金额达到20000元(其中不包括云闪付和扫码支付),否则将扣除相应费用。
为什么会设定未激活和伪激活的考核制度呢?有些人可能会觉得,为什么不取消这些考核制度会更好呢?
事实上,很多代理商对于未激活和伪激活的考核制度感到困惑和不理解。下面我将简单解释一下为什么有些支付公司没有未激活和伪激活的考核制度,而答案就隐藏在机具款中。
目前市场上,传统POS机的成本大约在300元左右,而电签机器的成本大约在100元左右。如果是代理商全款购买机器,即使机器没有激活,客户只使用了一次后就弃用了,对支付公司的影响并不大,因为代理商并不需要为这部分客户的机器款项买单。然而,如果支付公司提前垫付了机器款项,而代理商以低于成本价的价格购买机器,那么每一台未激活、伪激活或丢失的机器都会导致支付公司的机具款项损失,最终由代理商承担。
因此,支付行业尤其是在POS机终端推广环节中,机器的投入成本是最大的。设定规定时间内激活并刷卡达到一定金额的要求,是支付公司控制风险的一种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