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店宝支付欠税事件
根据税务总局上海市静安区税务局本月发布的限期缴纳税款通知书(二),支付机构开店宝支付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店宝支付”)等多家单位被要求于2025年4月8日前到税务局缴纳税款、附加费以及相应的滞纳金。若逾期仍未缴纳,税务机关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四十条规定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从具体附件清单来看,开店宝支付的欠税清单包含137条记录,涉及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税种,欠税总额约为2988万元。
二、开店宝支付的基本情况与经营现状
开店宝支付成立于2006年2月,在2011年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获准开展银行卡收单(全国)、预付卡发行与受理(浙江省、山东省、福建省、广东省)等业务。在支付业务分类调整后,其业务类型变更为“储值账户运营Ⅱ类(浙江省、山东省、福建省、广东省)、支付交易处理Ⅰ类(全国)”。
然而,开店宝支付除了面临欠税问题,还受到监管的行政处罚,相关罚金可能也未缴纳。并且由于服务合同及法律纠纷等问题,多次成为被执行人。2024年12月,开店宝支付发布支付业务暂停公告,称因经营状况变化,决定暂停支付业务。同时,对存量业务进行有序退出和清理,评估存在风险隐患的业务在2024年12月20日前完成清理,2024年12月31日后暂停所有存量支付业务。
三、开店宝支付事件引发的行业思考
不少从业人士对开店宝支付退出市场早有预料,消息一出仍在支付行业引发诸多关注与感叹。毕竟开店宝支付在交易量方面曾在第三方收单市场名列前茅。在无法正常经营展业的情况下,其所欠税款、罚金、合同款项等,或许只能等待公司清算。若没有“接盘侠”,其支付牌照被注销也只是时间问题。
四、支付行业欠税现象的普遍性
近年来,支付机构频繁因欠税补税等问题被通报,这一现象与行业环境、政策调整以及企业经营状况密切相关。支付行业在经历快速扩张后,市场逐渐饱和,竞争加剧导致利润率持续下滑。少数头部机构占据主要市场份额,中小机构生存空间被挤压,部分企业经营不善,收入锐减,难以维持正常税务缴纳。
例如,2025年2月10日税务总局上海市徐汇区税务局发布的2024年第四季度欠税公告显示,得仕股份有限公司截至2024年12月31日欠税额度合计超350万元,欠税税种包含城市维护建设税、增值税等。2025年1月税务总局上海市静安区税务局发布的公告显示开店宝支付服务有限公司截至2024年12月31日欠税额度合计超950万元,欠税税种相同。2025年1月税务总局重庆两江新区税务局发布的欠税公告显示,重庆易极付科技有限公司及其母公司重庆市博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因欠多个税种被公示,易极付欠城市维护建设税、增值税等合计约13.8万元。2024年11月税务总局上海市宝山区税务局发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欠税公告显示,付临门支付有限公司因欠多个税种上榜,截至2024年9月30日,欠教育费附加、城市维护建设税、增值税、地方教育附加等税款超3100万元,其中增值税超2800万元。2024年7月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公布的税务行政普通程序处罚结果显示,通联支付网络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因在账簿上多列支出,少缴增值税约87.37万元、少缴城市维护建设税约6.12万元、少缴企业所得税约219.74万元,被处百分之五十的罚款,合计罚款约156.61万元。
五、支付机构在税收政策方面的问题
除了欠税、少缴税情况外,部分支付机构在适用税收优惠政策(如2019年增值税改革中的“进项税加计抵减政策”)时存在误判,导致后续需补缴税款及滞纳金,去年就有多家支付机构因不适用抵减政策被要求补税数亿元。
总而言之,支付机构欠税问题的集中爆发是行业竞争加剧、政策调整、企业治理缺陷等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随着行业整合加速、银行卡收单业务环境变化,更多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中小机构可能会进一步退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