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友支付,一家历史悠久的第三方支付公司,近日宣布完成团队更新和新办公区的启用,标志着其迈向新的发展阶段。卡友支付计划以国内支付为基础,借助达华智能等合作伙伴的资源支持,整合国内外业务资源,重新规划其战略布局,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构建全面的支付服务网络.
存量收单业务的有序退出
卡友支付曾在2024年发布公告,宣布因公司管理决策调整,将现有业务运营至9月30日,并对存在风险隐患的业务进行有序退出和清理。自2003年成立以来,卡友支付曾作为中国银联的控股子公司,享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09年股份改制后,公司开启了新的发展阶段,并于2012年获得央行颁发的支付牌照,成为少数拥有全国银行卡收单牌照的支付机构之一。目前,卡友支付的股权结构较为分散,其中福州达华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持股30%,海航商业控股有限公司持股23.52%,广州银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持股12.5%。尽管达华智能并非控股,但在实际经营管理层面,卡友支付的主导权已重回达华智能手中。2024年前三季度财报显示,达华智能营业总收入14.56亿元,同比下降5.36%,归母净利润307.79万元,同比下降80.06%。尽管业绩面临压力,但达华智能在物联网、大数据、智能硬件等领域的深厚积累,为卡友支付的跨界赋能提供了可能。当前,跨境电商热潮席卷全球,国际贸易数字化转型加速,海外支付市场潜力巨大。卡友支付将目光投向海外,积极谋划布局。在支付业务暂停期间,公司对原有业务进行了复盘反思,强化了合规意识,并全力投入新战略筹备,瞄准海外支付市场机遇.
战略调整与转型之路
2017年6月,乐富支付续展失败后,其核心团队大多并入卡友支付。卡友支付在承接乐富支付部分业务时,本想实现规模的跨越式增长,却意外陷入“消化不良”的困境。乐富支付遗留的虚假商户问题在卡友支付体内扩散,导致收单业务风险骤升。为避免更大危机,卡友支付必须进行管理决策的深度调整。2018年,达华智能拟出售卡友支付股权给南京铭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但因业务经营范围缩水、监管政策限制等原因,转让未成功。支付牌照是支付机构的“生命线”。近期,央行支付牌照信息更新中,大部分支付机构业务类型都进行了变更,但卡友支付未能获批变更。目前,其支付牌照业务类型仍为“银行卡收单(天津、山东(含青岛)、四川、北京、云南、青海、深圳)”。随着金融监管的日益完善,《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的落地,为支付行业的合规经营指明了方向。这意味着支付机构在展业过程中,要满足更高的合规标准,从商户资质审核到交易数据安全保护,每一个环节都需投入更多资源。卡友支付在内的多家支付机构面临的合规成本呈几何级数增长,原本微薄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为求生存,暂停高风险、低效益的存量商户银行卡收单业务成为一种无奈之举。在业务调整的阵痛期,卡友支付将目光投向了更具潜力的领域,尤其是跨境支付市场。凭借自身的战略调整、股东的资源协同,老牌支付公司卡友支付有望实现成功“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