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持续增长,已达到惊人的9.43亿人,占网民总数的87.5%。这一数字显示了网络支付在我国互联网应用中的重要地位,仅次于即时通信和网络视频等应用。
该报告指出,2023年上半年,我国网络支付进一步向各领域渗透,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在民生支付方面,网络支付不断拓展深度应用场景,银行电子支付业务量也呈现增长趋势。根据数据显示,仅在一季度,银行共处理了675.84亿笔电子支付业务,金额达到831.8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6.8%和12.4%。其中,移动支付业务更是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共处理了412.84亿笔支付,金额高达144.60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9.1%和9.9%。这一数据表明,我国网络支付的城乡差距正在进一步缩小,城乡网络支付的使用率差值为11.4%,较去年6月缩小了0.5%。
报告还详细介绍了数字人民币支付的相关情况,并指出数字人民币的推广应用已进入快车道。首先,数字人民币试点范围已扩大至17个省(市)的26个地区,多个试点地区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例如,截至去年12月,深圳市已累计开立了2840.75万个数字人民币钱包,并落地应用场景达到129.9万个,累计交易额达到376.85亿元。其次,数字人民币在应用场景上也在不断探索新的可能性。国家税务总局试点了数字人民币缴纳税费功能,目前已有1.2万笔交易,涉及金额259亿元;中国银行则提出了第三代社保卡加载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的方案,并正在加速推进落地应用。此外,数字人民币在跨境结算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多边央行如国际清算银行、香港金融管理局、泰国中央银行、阿联酋中央银行以及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等正在积极推动数字货币桥项目,旨在打造新型的国际跨境支付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