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OS机套现产业链:从“养卡”到“套现”的灰色操作
一台便携式POS机、几张信用卡,即可实现资金快速流转。记者调查发现,拉卡拉等支付机构的POS机成为个人用户信用卡套现的工具,虚假商户注册、低费率诱惑、代理分润模式共同编织了一张庞大的利益网。
1.虚假商户注册泛滥
记者暗访北京多家拉卡拉授权门店,店员坦言“个人办理POS机多用于套现”。电签POS机因体积小、易携带成为,单笔更高可刷20万元。
注册流程形同虚设:用户仅需扫描二维码填写虚假商户信息(如虚构店铺地址、照片),10分钟内即可激活使用。
2.低费率与分润诱惑
套现手续费约0.6%(如1万元收60元),部分代理商推出“爬坡分润”政策:月交易量超200万元可获更高分成,更高比例达万分之9。
二、支付机构与银行的“默许”生态
1.审核漏洞
拉卡拉等机构虽宣称“严厉打击套现”,但实际对商户信息审核松懈,甚至默许代理推广“码牌”套现。
代理商坦言:“公司管理混乱,冒充拉卡拉代理的现象普遍。”
2.银行的利益驱动
部分银行通过高频交易提升信用卡指标,收取手续费(行业分成比例7:2:1)。某股份行人士透露:“风控与收益需平衡,轻微套现常被忽略。”
三、法律风险与监管挑战
1.违法后果
央行近期对汇元银通开出2431万元罚单,案例显示:套现超100万元或造成金融机构损失20万元以上,可构成“非法经营罪”。
律师提醒:套现可能引发降额、封卡,甚至刑事责任(参考《刑法》第225条)。
2.监管难点
跨部门协作不足、技术监测滞后导致套现行为隐蔽化。专家建议:
支付机构需落实“一机一户”实名制;
银行应加强交易监控;
推动立法明确套现罚则。
四、专家建议:多维度治理套现乱象
支付机构:升级风控系统,封禁高频异常交易。
银行:优化信用卡额度管理,严惩参与套现的客户。
用户教育:普及套现法律风险,建立行业黑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