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德支付近日发布《收费补充公告》,宣布自2025年9月1日起对“风险商户”收取高额账户管理费,标准为1000元/户/月,且费用逐年翻倍(13-24个月升至2000元/月)。这一政策引发商户强烈质疑,被指“巧立名目收割”,并涉嫌违反监管明码标价要求。
一、政策核心:费用高且模糊,商户权益难保障
收费机制争议
费用逐年翻倍:首年1.2万元,两年累计3.6万元,后续按“以此类推”模糊递增,可能形成“天文数字”欠款。
风险认定不透明:公告未明确“风险商户”定义,商户无法预判何种行为会触发收费,缺乏申诉渠道。
监管合规性问题
杉德支付4月公示的收费项目中,更高账户管理费仅1000元/月(针对6个月无交易账户),此次新增费用超出原标准且未提前披露,涉嫌违反《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中“不得收取未标明费用”的规定。
二、行业对比:风控变创收,开支付行业先例
其他支付机构(如银联、银行)对风险交易通常采取冻结、拦截或退回资金等措施,从未以“管理费”名义收费。
杉德支付近年频遭投诉,包括费率暗涨(如POS机费率突涨至2.6%+5元/笔)、扣费套路(如首刷扣押金)等,此次政策再被质疑为“割韭菜”。
三、商户应对策略:30日内行动是关键
主动沟通:收到风险通知后,立即提交交易凭证并书面留存记录,避免被认定为“怠于解决”。
投诉维权:向央行或消保机构投诉,援引《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第34条,要求明码标价和知情权。
通过法律途径主张“逐年翻倍”条款无效(依据《民法典》第496条格式条款公平性原则)。
四、行业警示:风控不应货币化,信任基石需维护
支付机构在备付金利息缩水、费率透明的背景下,需避免将风控手段异化为“创收工具”。监管已明确要求“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本”,商户应警惕不透明收费,及时更换不合规设备。